DEPARTMENT OF ATMOSPHERIC SCIENCES

DEPARTMENT OF ATMOSPHERIC SCIENCES

東亞地區鋒面活動的未來變化

發佈日期:2021 年 3 月 23 日 類別:師生成果


本系王嘉琪教授與中央研究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許晃雄老師、陳英婷研究助理(本系系友)合作之論文,探討東亞地區鋒面活動的未來變化,獲美國氣象學會期刊Journal of Climate 接受。
Wang et al. (2021): Observed and Projected Frontal Activities in East Asia. J. Climate,
DOI: https://doi.org/10.1175/JCLI-D-19-0959.1

科普版摘要

東亞地區每年有超過一半以上的雨量受到鋒面活動影響,但是我們對暖化後鋒面活動的變動情況不甚理解,因此採用 CMIP5 的未來氣候模擬(RCP8.5情境)來推估自然季節中冬季及春季鋒面頻率、位置及鋒面降雨的變化情形。研究中採用客觀的鋒面偵測方法(取熱力參數空間變化很大的區域)來定義鋒面位置。

氣候模式模擬的歷史鋒面頻率首先要與再分析資料(ERA5)中的鋒面頻率比較,發現在位置及頻率的模擬上都是合理的,因此可以利用氣候模式用來進行暖化後的推估。暖化情境顯示在21世紀末,冬季的鋒面頻率不管是極鋒或副熱帶鋒面都將減少,尤其是華南地區,鋒面降水則可能減少約10-30%。但是,更南方的南海及西太平洋則因為來自熱帶地區的水氣通量增加,鋒面頻率增加。

春季的變化較冬季複雜一點,華南及台灣都將面臨較少的鋒面及降水,但是華中地區、韓國、日本都將因為來自南方較強的水氣通量產生較多鋒面及相關降水。雖然春季的鋒面降雨佔年降雨量比例不高,但是華南及台灣在經歷冬天乾季後,若暖化後春季鋒面頻率及降雨減少,很可能會延長乾季,產生乾旱現象,在水資源管理上需要提早應變。


  • All
  • 科普文章
  • 科學新聞轉譯
世界上第一張天氣圖
天氣圖的製作在氣象史上具有相當重要的指標意義,世界上第一張天氣圖的作者是德國物理學家Heinrich Wilhelm Brandes。根據 Brandes 和他的好朋友Gilbert (同為德國物理學家)之間的書信記錄,這張天氣圖製作的年份大約在1816~1820之間。
世界上第一張即時天氣圖
介紹過Brandes 畫的第一張天氣圖後,如果大家也去讀了weather map 這個條目,就會發現這個條目裡並沒有提到 Brandes曾畫出天氣圖,反而說是英國科學家Francis Galton於1861年發明的,這樣講其實也沒有錯,因為Francis Galton 於1861年畫的是「即時」的天氣圖,Brandes畫的則是hindcast(後報)。
[科學新聞轉譯]為什麼全球封城時CO2還是一直排放?
作者:王嘉琪老師 2020/4/28 發布於臉書 從疫情爆發到現在,全球經濟活動接近停擺,飛機航班大幅減少,人 […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