DEPARTMENT OF ATMOSPHERIC SCIENCES

DEPARTMENT OF ATMOSPHERIC SCIENCES

颱風路徑X副高強度X聖嬰現象

發佈日期:2023 年 2 月 3 日 類別:師生成果, 科普文章


最近幾年的颱風似乎經常輕輕掃過台灣,不僅讓學生們盼不到颱風假,網友們更忍不住調侃台灣有神秘的氣象防護罩。我們當然沒有氣象防護罩,颱風不來有很多可能的原因。影響颱風路徑最大的因素之一是太平洋副熱帶高壓(以下簡稱副高)的外圍環流,而會影響副高強度的氣候因子就會間接地影響到颱風路徑,這篇文章討論聖嬰及反聖嬰現象對副高強度的影響。

經分析後發現反聖嬰期間副高的強度較強,副高脊西緣往西延伸到東經125度附近(圖5c),聖嬰年的平均副高強度則較弱,副高脊西緣落在東經135度附近(圖5b),與長期氣候平均的位置差不多(圖5a)。所以反聖嬰年通常有較多的颱風經過台灣,如表2所示,TT表示經過台灣的颱風,約佔反聖嬰年颱風總數的42%;聖嬰年則是北轉的颱風較多,以NT標示,約佔48%。

2020年是台灣56年來最嚴重的乾旱,梅雨季短且沒有颱風登陸,同時2020年也是個反聖嬰年。令人困擾的地方來了,為什麼2020年明明是反聖嬰年颱風卻沒有登陸?這是因為還有其他氣候因子也會影響副高強度,根據前人的研究,海洋大陸(約印尼群島一帶)及印度洋的海表面溫度如果偏高,會引發局部地區的南北向環流。我們檢視了2020年海洋大陸一帶的海表面溫度(圖9左)及垂直速度(圖9右),的確看到有較暖的海表面溫度及上升運動(負值)。空氣上升到對流層頂後往高緯度移動,並在台灣東方海面下沉,所以可以看到一條下沉區(正值),這個下沉區會加強副高的強度,使2020年的副高特別強,西緣處格外西伸(圖6左),因此造成許多颱風路徑偏南從台灣南方通過。

總而言之,會影響副高強度因子除了聖嬰現象,還有其他氣候現象。而會影響颱風路徑的因子,除了副高也還有夏季季風的環流、中緯度的低壓槽等。包含了很多不同的時間及空間尺度,不同因子間會有交互作用,可能還有一些未知的因子存在,因此地球大氣是個相當複雜的系統,值得深入研究。

(原文刊載於台灣網路科教館 No.61-06科學研習期刊 全文連結)


  • All
  • 科學新聞轉譯
  • 師生成果
[科學新聞轉譯]北太平洋的冰層才是引起古氣候變化的原因嗎?
過去我們一直都覺得北美大陸靠北大西洋這側的冰層如果快速融化,大量淡水流入北大西洋後會影響墨西哥灣流(溫鹽環流的一部分),並進一步影響北半球的氣候。上個月(2020/10)【科學】雜誌刊登的論文指出,始作俑者可能不是北美大陸東側的冰層,反而可能是西側的冰層融化造成的。
西北太平洋颱風內之閃電分布
作者:周昆炫教授, 林書正博士 此研究(Lin and Chou,2020)為使用地基的全球閃電資料(WWLLN,The World Wide Lightning Location Network)進行西北太平洋颱風結構及颱風強度變化的研究。
東亞地區鋒面活動的未來變化
東亞地區每年有超過一半以上的雨量受到鋒面活動影響,但是我們對暖化後鋒面活動的變動情況不甚理解,因此採用 CMIP5 的未來氣候模擬(RCP8.5情境)來推估自然季節中冬季及春季鋒面頻率、位置及鋒面降雨的變化情形。